
打了1360天,很多人都以为俄乌冲突会是无休止的堑壕拉锯,但谁也没想到,决战的号角竟在扎波罗热东部如此突然地吹响。当俄军以每天拿下一个村的速度成为常态,乌克兰苦心经营的两道河防体系如同纸糊,我们是不是正在见证这场漫长战争中最关键的转折点?
一场纸糊的防线
自10月以来,扎波罗热东部的战场态势发生了戏剧性转变。过去那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绞肉机模式,突然被俄军高速的平行突击所取代。俄军东部集群的四个集团军——第5、29、35、36诸兵种合成集团军,像四把锋利的尖刀,在45公里宽的战线上齐头并进。
这场攻势的起点,是大诺沃希尔卡。这个曾经不起眼的交通枢纽,落入俄军之手后,立刻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战役基点。俄军依托它,控制了多条向西延伸的交通线,为后续的大规模穿插提供了后勤保障。
乌克兰的应对显然慢了半拍。他们寄希望于一条天然的地理屏障——杨秋尔河。这条河北起波克罗夫西克,南至古列波利东郊,沿岸的居民点本应是绝佳的防御支撑。尤其是中段的乌斯佩尼夫卡,它扼守着通往古列波利的关键公路,被乌军视为阻挡俄军铁蹄的最后希望。
然而,希望破灭得太快了。11月2日,俄军第127摩步师突然发起强渡,仅仅两天后,乌斯佩尼夫卡就爆发激烈巷战。到11月6日,俄罗斯的旗帜已经在这座小镇的政府大楼上空飘扬。杨秋尔河防线,这条被寄予厚望的“天险”,被俄军干净利落地全面突破。
这还没完。俄军的无人机部队和侦察小组发挥了巨大作用,他们像幽灵一样渗透到乌军防线后方,甚至出现在距离前线4公里外的索洛德克村。这证明乌军所谓的“无人机拦阻线”根本无从谈起,整条防线已经千疮百孔,绵亘性遭到致命破坏。
兵力悬殊与指挥混乱
乌克兰的防线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?说白了,就是两个致命问题:兵力悬殊和指挥混乱。
在正面,俄军投入了四个编制完整、兵强马壮的集团军主力。而乌军这边呢?负责防御这40多公里战线的,是仓促组建的第20军战术群。这个战术群满打满算只有10个旅左右,其中还夹杂着大量战斗力堪忧的国土防御旅,甚至包括像第110机械化旅这样被打残多次的部队。用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队伍去抵挡俄军的钢铁洪流,无异于螳臂当车。
比兵力不足更可怕的,是指挥系统的瘫痪。据称,这个所谓的第20军指挥所,直到开战都只是一个搭在第142机械化旅指挥所基础上的“空架子”,其指挥官甚至只是一名中校,目前已被乌军总司令希尔斯基解职。一个连正式指挥部都没有建立的部队,如何能统筹两条河防体系,指挥下属部队协同作战?答案不言而喻。
乌军的第二道防线——盖楚尔河防线,也因此变得岌岌可危。11月13日,俄军拿下了扼守T-04-01公路的关键节点丹尼利夫卡村,等于直接在这条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。至此,乌军在扎波罗热东部的防御可以说已处于全线崩溃的状态。
决战古列波利还是剑指第聂伯河
现在,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古列波利。这座城市,已然成为俄军砧板上的鱼肉。对于如何拿下它,俄军摆着两种选择。
第一种,简单粗暴,正面强攻。鉴于乌军目前防御混乱、士气低落,俄军完全有能力直接碾过去。一旦拿下古列波利,俄军便可沿着T-08-14公路一路向西,前方再无任何有效的水障和地形障碍,乌军将彻底失去组织有效防御的凭仗。
第二种,迂回包抄。这是俄军近期的拿手好戏。尽管古列波利周边缺乏环形公路网,增加了迂回难度,但俄军已经从北、东、南三面对其形成了半包围态势。北翼部队距离古列波利北郊仅剩不到6公里,南翼也在持续施压。无论俄军怎么选,结果似乎都已注定。
当然,俄军的胃口绝不止一个古列波利。拿下它和北边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波克罗夫西克后,整个战役图景将豁然开朗。从这两个地方再往西,七十多公里的开阔地带上,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城镇可以组织防御。乌军唯一的选择,可能就是一路狂奔,退守到第聂伯河对岸的扎波罗热市重组防线。
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我们之前设想的“南部集群牵制、东部集群侧翼卷击”的战役构想已成现实。俄军不仅将彻底解决黑海沿岸的战略纵深问题,将缓冲区从不到100公里扩大到150公里,更重要的是,东部和南部两大集群将在扎波罗热连成一片。届时,这两股合二为一的力量若挥师北上,将爆发出何等恐怖的能量,简直难以想象。
古列波利的得失,已经不单是一座城市的归属问题,它更像一枚多米诺骨牌,一旦倒下,整个乌克兰东南部防线都可能随之崩塌。当俄军兵锋直指第聂伯河,2026年的战局似乎已经写好了剧本。但这真的是终局吗?还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平静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正规配资平台官方,配资之家80809配资,股票十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