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天开车,不少司机都会参照一些流传的“经验”,但其中很多说法看似合理,实则暗藏风险。今天就来揭穿几个常见谣言,帮你避开暴雨行车的认知误区。
谣言一:暴雨天关紧车窗才安全
很多人觉得暴雨天关紧车窗能防止雨水进入,但这其实是错误的。紧闭车窗会让车内空气不流通,遇到积水路段时,若车辆意外进水,密闭空间可能导致车内气压变化,反而增加逃生难度。而且,车窗完全关闭会影响观察车外情况,比如路边行人、积水深浅等。
正确做法:适当降下1-2厘米车窗缝隙,既能保持空气流通,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打开车窗逃生,同时也方便听到外界的警示声音。
谣言二:积水路段快速冲过去更安全
“快速冲过积水,能减少车辆被淹的概率”,这是很多司机的误区。其实车辆在积水路段高速行驶时,车头会推起水浪,导致积水更容易涌入发动机进气口;同时,高速通过还可能因水的浮力使车轮附着力下降,引发车辆侧滑失控。
正确做法:若必须通过积水,应挂低速挡(手动挡1-2挡,自动挡L或S挡),保持匀速缓慢行驶,让车轮平稳推开积水,避免水花溅起。
展开剩余60%谣言三:暴雨天用空调内循环能防雨水进车
有人认为开空调内循环可以阻止车外雨水和湿气进入,但这种做法并不科学。长时间内循环会让车内空气变得浑浊,尤其在堵车或停车时,容易导致驾驶员缺氧犯困;而且车内湿度升高,玻璃更容易起雾,影响视线。
正确做法:交替使用内、外循环。刚进入暴雨路段时用外循环,让新鲜空气进入;当车内玻璃起雾时切换内循环,配合空调除雾功能快速消除雾气,保持视线清晰。
谣言四:车被淹后必须等救援,自己千万别动
“车辆被淹后乱动会导致更危险”的说法是错误的。车辆落水后,黄金逃生时间只有30-60秒,随着水位上升,车门会因水压增大而难以打开,此时等待救援往往错失最佳时机。
正确做法:车辆刚落水时,立即解开安全带,尝试打开车门或车窗逃生;若车门打不开,可利用车内尖锐物品(如安全锤、灭火器底部)敲击侧窗边角破窗逃生,优先选择后排车窗,因为后排水压相对较小。
谣言五:暴雨天胎压调低能增加抓地力
“把胎压放低,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,抓地力更强”,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胎压过低会导致轮胎变形,在积水路面行驶时,反而容易因胎侧过度挤压而爆胎;同时,低胎压会增加车辆行驶阻力,可能导致动力不足,在积水路段更易熄火。
正确做法:保持正常胎压(参考车辆说明书标注的胎压值),暴雨天抓地力主要依靠轮胎花纹,若花纹磨损严重(深度低于1.6毫米),应及时更换轮胎。
暴雨天行车,安全的核心是“谨慎判断、灵活应对”。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“经验”,可及时联系交管部门咨询,或选择停车等待天气好转。掌握正确的行车知识,才能在复杂天气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。
发布于:山东省正规配资平台官方,配资之家80809配资,股票十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